中关村现代节能服务产业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联盟动态

绿青荟丨第七期 碳市场来了 我们能做些什么

来源:中关村现代节能服务产业联盟 作者:曹宁 2017-12-19

    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全国碳市场,虽然目前只纳入了发电行业,也已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市场。节能环保企业作为推动我国节能降碳的中坚力量,在这容量惊人的碳市场中,是否也能拥有一席之地,一展拳脚呢?


1.jpg


    12月20日下午,绿青荟第七期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期绿青荟由中关村现代节能服务产业联盟联合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包括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电力科学院、北京环境交易所、中国节能协会、中国智能供热制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家纺织产业节能技术联盟等机构领导,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中航工业、北控清洁、国网冀北、云智环能、华电众信、合众清源、京辰时代、锐驰瑞德、中惠元景、仟亿达易碳、睿能世纪、德逸科技、聚汇能等绿色低碳企业负责人共计30余人出席了本期绿青荟。


2.jpg


    沙龙伊始,由本期沙龙主办方领导致开幕词。中关村现代节能服务产业联盟负责人李清举在致辞中提到,当前全国碳市场开启,广大节能环保企业都在讨论如何参与到碳市场当中,希望各位参会嘉宾利用这次沙龙聚会,充分交流,深入互动,多交朋友,并对各企事业单位领导的出席表达了欢迎与感谢。


3.jpg


    随后,本期沙龙的联合主办单位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唐人虎致欢迎辞辞,他表示,在碳市场正式启动的第二天,大家能够有机会聚在一起探讨中国碳市场的话题,是难得的缘分。在本期沙龙中,中创碳投将在碳市场发展、政策、节能环保企业参与路径等多个层面,与各位嘉宾进行分享和交流,希望每一位来宾,都能有所收获。


4.jpg


    首先与与会嘉宾分享的是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事业一部经理王乐,她从碳交易机制的基本原理、碳市场运行方式、我国碳市场政策发展演变、我国碳市场试点概况、我国碳市场规模等方面,对当前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政策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与详尽解读。


5.jpg


    其后,与会嘉宾前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处副处长,现任国际咨询公司ICF执行总监王庶分享了自己对于节能降碳的的思考与体会。他认为,在政府工作过程中,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可供支撑的手段相对较少,而碳市场的建立是必要而有效的一种尝试。同时,由于节能与降碳的高度相关性,促进节能与碳行业的有机结合,将节能行业好的经验、技术、做法,移植到碳行业,并利用好低碳技术目录、绿色金融产品等手段,相信节能与碳行业的融合能够碰撞出更多火花与灵感。


6.jpg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喜鹏,与来宾们深度分享了节能环保企业在碳市场中的机遇与参与途径。他提出,基于我国能源结构,我国节能与控碳行业目标客户高度重合。在国家碳数据体系趋严,相当部分企业难以达标的情况下,节能环保参与企业降碳应当发挥自身特点,充分利用技术与服务优势,促进客户企业自主减排。同时,碳市场启动后,由于碳本身具备了价值,节能公司应进行新的商业模式设计,将未来创造的碳价值纳入收益等重要观点。演讲内容紧扣主题,贴合产业,引发了嘉宾们的思考。


7.jpg


    沙龙的最终环节依然是自由讨论,与会节能环保企业嘉宾在介绍自身公司情况与业务的以外,提出了很多关心的问题。对于节能项目如何参与碳交易,专家答复,对于纳入碳市场强制履约的控排企业,应在商务谈判中通过合同明确产生碳价值的分配方式,而对于非控排企业,未来或许可以通过CCER中国自愿减排项目,通过国家认证加入碳交易市场,但当前,仍应主要围绕控排企业做文章。通过问答与互动,与会节能环保企业家们,对于碳市场,以及如何参与碳市场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在沙龙的正式议题结束后,主办方为各位专家与来宾准备了交流晚宴,在晚宴过程中,与会嘉宾们又进行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探讨。本期绿青荟围绕碳市场这一议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研讨,来宾之间交流互动十分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及反响。今后绿青荟将继续创新形式、主题,为绿色低碳产业搭建一个品牌的、有价值的交流合作平台,为推动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