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意见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根据意见,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
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称主要目标为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到2030年,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进一步提高,达到标杆水平企业比例大幅提升,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能源局: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能并尽并、多发满发 进一步提高电力供应能力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能并尽并、多发满发有关工作的通知,加快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并网,增加清洁电力供应,既有利于缓解电力供需紧张形势,也有利于助力完成能耗双控目标,促进能源低碳转型。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鼓励智能光伏与绿色建筑融合创新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明确,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鼓励建设绿色农房。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鼓励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加固等同步实施。开展绿色建筑、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创建行动。加强财政、金融、规划、建设等政策支持,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实施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建立城市建筑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数据共享机制,提升建筑能耗监测能力。推动区域建筑能效提升,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服务模式,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水耗,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鼓励智能光伏与绿色建筑融合创新发展。
江苏:推动能源体系绿色转型 加大光伏、风电的金融支持!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等部门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导意见》明确绿色金融重点支持领域包括推动能源体系绿色转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风电、光伏发电、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为大容量储能技术研发推广提供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开发转化利用。
习近平: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 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8日下午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国常会:坚持宜煤则煤、宜电则电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保障群众取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保障北方重点地区取暖用气。组织供气企业尽可能增加资源供应,统筹协调用气资源,适时组织“南气北上”,用好已形成的储气量,做好调峰保供。坚持宜煤则煤、宜电则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保障群众取暖。
韩正:帮助煤电企业缓解阶段性困难 研究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19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初有关重点工作。韩正强调,要发挥好煤电油气运保障机制作用,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确保今冬明春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加强分类指导和政策协同,在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前提下有效增加煤炭生产能力。研究采取有力举措,坚决遏制、依法规管囤积炒作。要落实好燃煤电价扩大浮动范围政策,帮助煤电企业缓解阶段性困难,研究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健全节约用能的激励和约束政策,从供需两端发力促进能源行业平稳健康发展,重点调控高耗能行业用能,做好精细化有序用能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国家能源储备能力。要坚持民生优先,守住安全底线,坚决保障好民生和公共服务用能需求。
新任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余兵分管电力司、核电司等!国家能源局官网已更新
9月18日,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余兵为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余兵此前担任华电副总经理。目前,国家能源局官网“局领导子站”已经更新,余兵分管电力司、核电司、电力安全监管司、中国核电发展中心、大坝安全监察中心、电力可靠性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中心。
银保监会:千方百计保证煤电、煤炭等生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要
10月21日,国新办举行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信息暨监管重点工作发布会。会上,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朝弟表示,银保监会将千方百计地保证煤电、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生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要,督促金融机构对符合支持条件的煤电、煤炭、供暖等企业和项目给予合理的信贷支持。
日本发布第六版能源计划: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高到36-38%
日本政府22日正式发布第六版能源基本计划,首次提出“最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并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例,从此前的22%至24%提高到36%至38%。此前第五版能源基本计划为化石能源发电设定的目标是到2030年占比56%,主要包括天然气发电占比27%,煤炭发电占比26%。新版能源基本计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30年天然气和煤炭发电占比分别降至20%和19%。2020年日本煤炭发电占比为27.6%。
欧盟首个绿色债券获超千亿欧元认购
欧盟委员会宣布,其发行的首只15年期绿色债券共吸引了1350亿欧元的认购,这些资金将用于27个欧盟成员国的绿色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投资。据悉,欧盟首只绿色债券的市场需求和发行规模都超过了预期。根据目前规划,欧盟首只绿色债券将在2037年2月到期,预计到2026年年底前,欧盟将发行总额约2500亿欧元的绿色债券,下一批绿色债券的发售时间将在明年。
德国推进海外氢能项目建设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与德国联邦教研部日前发布《国际氢能项目资金资助指南》,以加快氢能经济发展并为德国氢能进口做好准备。到2024年底,德国政府将为此提供共计3.5亿欧元。这份资助指南通过对工厂设施的投资资助,专门支持在欧盟以外国家的氢生产和加工,以及氢能的储存、运输和使用项目。此外,企业和研究机构也可以为相关研究项目、研究培训措施等提交资助申请。
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承诺到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
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0月23日,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沙特阿拉伯宣布,计划到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并将年度碳减排量的目标提高一倍,达到2.78亿吨。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在该国首届沙特绿色倡议论坛上宣布了这一消息。据报道,尽管沙特计划在其境内减少排放,但没有迹象表明沙特会放慢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投资,或停止生产化石燃料,放弃对能源市场的控制。
阿联酋拟投入1630亿美元发展可再生能源
近日,作为全球主要产油国之一的阿联酋,再次加快了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脚步。该国宣布,将加大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到2050年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至少投资6000亿迪拉姆(约合1630亿美元),并将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据了解,阿联酋是目前全球前十大石油生产国之一,这一承诺让阿联酋成为首个承诺净零排放的欧佩克成员国。
《南方电网“十四五”电能替代发展规划》发布 计划实现电能替代1800亿千瓦时
10月21日,《南方电网“十四五”电能替代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到,“十三五”期间,南方电网公司推进或实施电能替代项目逾3.3万个。“十四五”期间,该公司计划实现电能替代1800亿千瓦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35%。
国家电投碳资产管理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10月22日,国家电投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揭牌仪式暨座谈会在集团公司总部举行。国家电投碳资产管理公司是围绕"双碳"目标和国家电投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战略而成立的国家电投碳资产管理平台。碳资产管理公司秉承"立足集团、服务社会,突出优势、整合资源,提升效率、创造价值"的理念,充分发挥国家电投碳资产管理方面的经验优势,统筹系统内外部资源,统一开展碳资产管理、碳金融服务、低碳技术孵化应用、低碳政策研究咨询及电碳市场协同等业务,打造国家电投碳资产管理与低碳服务的平台与窗口。碳资产管理公司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建设为核心,全面推进各项业务落地,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高质量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为区域能源开发提供"双碳"规划和咨询、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产业规划与优化、生态增汇治理、数字化管理系统等"双碳"整体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双碳"服务、开展碳资产管理和绿色供应链建设,致力于节能降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企业低碳转型,促进大客户在绿电、绿证和碳资产交易等方面加强合作。同时,该公司将与高等院校、集团公司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低碳技术、绿色项目和碳汇项目等领域投资,加快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重磅人事!中国电气装备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定了!
10月23日,国资委公布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领导人员职务任免信息,白忠泉任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群任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提名为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人选;裴振江任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成卫、张旭升、徐鸿、朱安珂任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提名成卫、张旭升、朱安珂为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选,提名徐鸿为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人选;孟汉峰任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豫能控股成立合资公司投建襄城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
豫能控股下属全资子公司与河南硅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定位于襄城县分布式光伏开发。豫能控股在公告中表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保障能源安全,加快公司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发展,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相关文件及公司全资子公司河南豫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与襄城县人民政府签署的“以打造襄城县成为‘碳中和’试点县目标”的《合作框架协议》,公司全资子公司豫能新能源公司、南阳天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拟与河南硅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按照51%:43%:6%比例,出资5000万元成立豫能襄城新能源有限公司(具体以工商登记为准),定位于襄城县分布式光伏及农村能源革命项目的方案解决商,以分布式整县推进试点为抓手,拓展大型风电、光伏项目的开发咨询业务和合同能源管理、园区综合能源、增量配电网的能源综合利用。
三菱将在2030年前投入175亿美元来推动脱碳
据烃加工新闻10月18日消息称,日本三菱公司周一表示,到2030年,该公司将在可再生能源和氢气等替代能源领域投资2万亿日元(合175.4亿美元),以推动其脱碳和减排努力。三菱公司是一家贸易公司和矿产资源公司,在全球拥有能源和金属资产。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其目标是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0年的水平上减半,并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中电联:2021年底非化石能源装机规模及比重预计将首次超过煤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22021年全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8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1.4亿千瓦左右。预计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3.7亿千瓦,同比增长7.7%左右;其中,煤电装机容量11.1亿千瓦、水电3.9亿千瓦、并网风电3.3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3.1亿千瓦、核电5441万千瓦、生物质发电3600万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1.2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7.3%,比2020年底提高2.5个百分点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及比重预计将首次超过煤电。
EIA:未来30年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将继续增长
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在《2021年国际能源展望》中预测,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国家和非经合组织国家/地区的全球能源相关二氧化碳 (CO2) 排放量再未来30年将维持增长态势。换言之,2020年至2050年间,EIA 预计,经合组织国家(经济增长缓慢)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增加5%(6亿吨),非经合组织国家/地区将增加35%(80亿吨)。
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01年,2011年成功登陆深交所中小板(股票代码:002573)。截至目前,清新环境拥有近百家子公司及32家分公司,员工5300余人,资产总额超过百亿元,拥有博士后工作站、清新环境研究院及多个试验基地,汇集工业节能环保行业技术、工程、运营、管理等各领域精英两千余人。清新环境是四川发展集团旗下,立足工业环境综合治理,以工业烟气治理为基础,逐步延伸供热、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危废、水务咨询、智慧环境及生态修复业务,集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施工建设、运营服务、资本投资为一体的综合性环保服务商。核心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等。合作需求:寻求在工业领域有市场优势公司合作。欢迎感兴趣的企业致电“EESIA”咨询。
北京和隆优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2013年8月在新三板挂牌,目前总股本9500万元。公司总部位于中关村海淀园,在北京、济南、南京、西安、呼和浩特等地下设全资子公司、技术研究院、办事处等分支机构。公司通过ISO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国家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多项节能技术入选工信部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主营业务:为冶金钢铁、电力热电、建材水泥、石化化工等“高用能”工业工厂的生产线提供集“先进控制、在线优化控制、人工智能、装置级及企业级大数据挖掘、多装置协调优化、大系统协调优化等技术”于一体的系统技术解决方案。核心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经验优势等。合作需求:寻求在冶金钢铁、电力热电、建材水泥、石化化工等领域有市场优势公司合作。欢迎感兴趣的企业致电“EESIA”咨询。